寺院介绍
寺院风光
现任监院
基建工程
 

千年观音圣地铁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传诵千年的诗句道出了江南佛教的兴盛,而作为江南名刹的铁佛寺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伫立,护佑众生,书写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铁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原名“八政”,初为尼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僧寺,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开元寺东廊奉观音像,南廊设智者院,供普贤像。但因开元寺屡遭火灾,佛像多次被毁,唯存廊庑。宋天圣三年(1025)中,铸铁观音像,并将开元寺东廊改为铁观音院。熙宁元年(1068)赐名寿圣观音禅院。绍兴二十二年(1153)改广福观音院。元末毁于兵祸,仅存铁观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以院基造泰定仓,移寺于今址,改名西林铁佛寺。宣德八年(1433)僧昙壁又铸大铁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尊,创慈云阁。景泰五年(1454)重修,邑人陈秉中撰《湖州郡城铁佛禅寺碑记》(石佚)。清同治间又遭兵毁,仅存铁观音和三尊大佛立在露天,因遭风吹雨打日晒,三尊大佛上出现了锈点,唯独铁观音佛像不蚀不锈。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观音殿,光绪初年又重建铁佛殿,铁观音和三尊佛像又开始承受人间香火。民国三十年(1941)僧恒森接法卷为铁佛寺四十四代主持。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修,铁佛殿增塑阿难、迦叶二尊者及十八罗汉像。时至今天、寺内尚有唐代经幢、元代石碑、明代古井、清代铜钟等珍贵佛教之文化遗产。铁佛寺观音殿现在供奉的铁观音像,素有“东方维纳斯”之称,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宝。

 

 

宋铸铁观音静静地站在倒扣的莲花座上已经千年。她体态呈“S”形,发髻高踞,面颊丰满,体态丰盈,侧身微转,赤脚露趾,低头含嫣,情趣内向,显得志圣高洁,是为东方女性特征。塑像铸造工艺极其科学精美,冶炼技术也相当高超。史料记载,文革期间,寺中的铁观音和明铸三尊大铁佛都被送到钢铁厂,三尊铁佛被炉熔后,独有宋铸铁观音砸而不碎、炼而不熔。80年代,文物保护单位组织专家对铁观音进行修复,据专业技术部门分析,该铁佛塑像之所以能炼而不化,时历千年没有锈蚀,就是因为其铁质中含有钛、锰、铬等13种稀有金属元素。著名学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湖州铁佛寺的大殿书一联,完整地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铁佛成像,经六朝妙手,当灾无损慈容神采;匠师造型,运三昧丰姿,阅世欣看艺术巧功。”看着这副对联,回顾这尊宋铸铁观音,在经历千年的轮回里,她经过了多少苦难而逢凶化吉、万劫不灭。这不就是今日湖州百姓与十方众生的殊胜福祉?而在离佛寺东南不远的那棵茂盛依然的千年银杏,应该就是目睹铁佛寺走过兴衰的历史见证者了。

 

 

历史上,湖州铁佛寺一直享有盛名。唐宋以来,曾到访铁佛寺的大德名士数不胜数。有记载的就有赞宁法师、皎然法师、高峰禅师、中峰明本、藕益大师、玉琳国师,还有北宋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近代名人吴昌硕、王震等,他们不仅留下了大量的诗赋文字传之今日,有的还曾对湖州铁佛寺传承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湖州文化事业的推进与观音圣地的打造,铁佛寺在湖州市委、市府及民宗部门的直接领导与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通过基础建设投入与及时科学的维修,寺院的格局与面貌和寺院道场的风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寺院,在源于传统的基础上承袭了明清的建筑风格,而显得雅致、精美。今天当你走进地处湖市繁华中心的铁佛寺你一定会体会到眼前这黄墙黛瓦、袅袅梵音、百鸽翔集、融融气象给你呈上的那一份清静。 

 

 铁佛寺是江南观音圣地湖州的一段历史、一张名片,它的昨天已经成为灿烂的一页,而今天的铁佛寺也必将为社会和谐、经济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共同默默合十祈祷,祈愿铁观音的微笑使更多的人走进圆融,让观音圣地湖州的百姓生活更加吉祥安康。